栏目头部广告

舆情≠舆论!从个人情绪到公共言论,核心差异在这里

是不是总听人说 “舆情监测”“舆论引导”,但到底啥是舆情、啥是舆论?很多人傻傻分不清,跟客户沟通都不在一个频道上!今天就用大白话讲透,7 个区别,看完你就明白 ——

8b5c5d57-004a-42b5-8efd-450a46ea32d9.jpg

一、先溯源:舆情这词,古已有之

“先说个冷知识:舆情这俩字,可不是现代词,最早能追溯到《旧唐书》!虽然古代没互联网,但 “民众的情绪和看法” 早就被关注了 —— 这也说明,从古代到现在,搞懂 “大家在想啥、说啥” 都很重要。

但别以为舆情就是舆论,这俩差远了!就像有人把 “驴” 认成 “马”,沟通起来全是误会,尤其做新媒体、搞企业公关的,分不清这俩,很容易办错事。”

二、7 个区别,一句话戳透核心

“直接上干货,记住这 7 点,保你分清:

来源不同:舆情能追溯到古代文献(比如《旧唐书》),而舆论更侧重 “公共场合的言论”,是近现代更强调的概念。

范围不同:舆论分 “内外”—— 企业内部员工的共同看法,叫内部舆论;外面网友的集体评价,叫外部舆论。但舆情不管内外,个人心里的情绪也算。

主体不同:舆情是 “个人的情绪”,比如你刷到某品牌负面,心里觉得 “这品牌不靠谱”,这就是你的舆情;舆论是 “公众的共同言论”,比如大家都在说 “这品牌确实差”,形成了共识,这就是舆论。

状态不同:舆情是 “各种情绪、态度的大杂烩”,有人骂、有人夸、有人中立,乱哄哄的;舆论是 “大家达成的一致意见”,比如 “这事就是品牌的错”,形成了统一的声音。

公开性不同:舆情可以藏在心里,没说出来也算(比如你对某产品不满,但没发过评论);舆论必须是 “公开发表的”,不管是发微博、发评论,得让别人看见。

转化关系不同:不是所有舆情都会变成舆论 —— 比如 100 个人有 100 种情绪,吵来吵去没共识,就成不了舆论;但舆论一定得有舆情做基础,没人关注、没情绪铺垫,也形成不了共识。

可操作性不同:舆情能监测、能调控 —— 比如用工具看大家对品牌的情绪变化,发现负面苗头及时引导;舆论是共识,更多是 “被监测的对象”,引导舆论是舆情调控的一种手段。

举个例子:某奶茶店被曝 “卫生差”,有人觉得 “太恶心了”(个人舆情),有人觉得 “可能是误会”(另一种舆情),这些乱糟糟的情绪就是 “舆情”;后来大家都在骂 “这店就是脏”,形成了统一看法,这就是 “舆论”。”

三、为啥要分清?做对事的前提

“搞懂这俩区别,太重要了:

对企业来说:监测舆情,能早点发现大家的不满情绪,在没形成舆论前就解决;要是等舆论形成了再动手,就晚了 —— 比如大家都在骂 “产品差”,这时候再澄清,信的人就少了。

对个人做新媒体来说:知道哪些是零散的情绪(舆情),哪些是已经发酵的共识(舆论),才能选对回应时机 —— 别在舆情还乱的时候硬刚,也别等舆论成型了才发声。

其实这些区别 —— 分清了,沟通不踩坑,做事更靠谱。”


文章详情页广告

随便看看

底部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