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头部广告

企业必看:舆情处置不是 “删” 就完了,疏堵结合才管用

网上一出现负面就想着 “找公司删帖”?我跟你说,这纯属给自己挖坑!前阵子有个老板找 “黑公关” 删帖,结果对方把链接复制一堆,反过来勒索他 —— 这种事我见太多了。今天就说透:负面处理千万别碰 “硬删”,正确的方式是 “疏堵结合”,既合规又能保口碑!

ff22ef6ad5c71a8118b687be22fdd2db.jpeg

一、先看清:恶意删帖的 3 个坑,跳进去就难爬出来

“为啥说 “删帖” 是馊主意?这 3 个坑你必须知道:

坑 1:黑公关反咬一口

你把负面链接给 “删帖公司”,对方嘴上说 “保证搞定”,转头就把链接复制几十份,藏在各种小网站、论坛里。过阵子告诉你 “又冒出来了,得加钱”—— 这哪是删帖,分明是给你埋了颗 “定时炸弹”。之前有个餐饮老板就这么干,原本 1 条负面,最后被搞出 20 多条,花了 10 万还没摆平。

坑 2:触碰法律红线

咱们国家明确规定,网民有合法发表意见的权利,恶意删帖本质是 “压制言论”,涉嫌违法。去年有个公司雇人删了 3 条负面,被查出后不仅罚款 20 万,负责人还被追责 —— 你说这划算吗?

坑 3:越删越火,反而发酵

硬删帖就像 “捂住高压锅”,压力没处泄,反而会炸开。比如某品牌被曝 “售后差”,偷偷删了网友的吐槽,结果被发现后,大家觉得 “这是心虚了”,反而到处转发,负面从 1 个平台扩散到 10 个 —— 这就是 “越堵越乱”。”

二、正确姿势:“疏堵结合”,该堵的堵,该疏的疏

“舆情处置不是 “一刀切”,得像治水:该堵的漏洞要堵,该疏的情绪要疏。具体怎么做?

“堵” 的部分:合法合规删 “真侵权”

不是所有负面都不能删,明显侵权的恶意内容必须堵:比如有人 P 图造谣 “产品致癌”、伪造 “老板跑路” 聊天记录 —— 这种时候别找黑公关,走平台正规投诉通道(附证据 + 法规依据),平台会依法下架。之前有个美妆品牌就这么干,3 天内下架 12 条恶意造谣帖,没花一分 “删帖费”。

“疏” 的部分:用沟通化解 “合理不满”

要是负面是用户的真实吐槽(比如 “快递慢”“客服态度差”),千万别删!这时候要 “疏”:

① 主动找发帖人:“您反馈的问题我们查了,确实是我们的疏漏,给您补寄新品 + 道歉”;

② 公开回应:在评论区或官号说 “最近收到不少关于快递的反馈,我们已加派 3 个仓库,3 天内解决,感谢监督”—— 把不满情绪引导成 “改进动力”,反而能圈粉。

记住:用户的合理吐槽不是 “敌人”,是帮你改进的机会;硬删只会让他们觉得 “你不在乎我”。”

三、核心提醒:别让 “法律单一思维” 坑了你

很多老板一遇负面就找律师,说 “我要告他”—— 但你想想:就算赢了官司,网友觉得 “这企业太较真,一点小事就打官司”,照样不买你的账。

舆情处置的关键是 “平衡”:既不能像软柿子任人捏(该维权时要合法维权),也不能像刺猬到处扎(该沟通时要放低姿态)。就像治水,堵死了会溃堤,全放开会泛滥,疏堵结合才能稳得住。

企业的价值不止是赚钱,还得有社会责任感 —— 尊重言论、合规处置,才是长久之道。


文章详情页广告

随便看看

底部广告